考虑抗震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在建筑物一定位置上设置变形缝,由于施工时处理不合理,对建筑物的装修及使 用造成污染和损害,就这种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1 建筑变形缝设置 建筑变形缝设置的目的是解决建筑物纵向长度过长、平面 布置复杂或同一建筑物不同部位的高度及荷载差异较大时,考 虑到抗震及温度变化等因素的要求,为防止建筑构件纵向伸缩 变化或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时产生的附加压力,对建筑物造成变 形破坏,而在变形敏感的部位设置沿建筑物垂直断开的变形缝, 缝宽一般为70~100mm.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变形缝内垃圾未清理干净,影响建筑物应力变形,给建筑 物的使用安全带来隐患. (2)施工中层与层之间变形缝内堵塞的保温材料不交圈、封 闭不严起不到保温隔热作用。由于变形缝两侧墙体(一般为240 墙)内外温差较大,易产生冷凝水附着在墙体上,严重时造成两侧 墙体长期潮湿、冻胀,致使抹灰涂料层脱落. (3)室内地坪水平变形缝,只填塞保温材料未做防水处理或 盖板两侧缝隙密封不严,而缝两侧地坪不平整,致使地坪上的水 顺着变形缝两侧缝隙流入缝内,污染下层墙体.竖向变形缝外侧做法一般为镀锌铁皮,由于安装不规范 易脱落,影响使用功能及外墙美观. 3 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浇筑板或柱时,直接用同缝宽的苯板填嵌,自然形成水 平、竖向保温带. (2)及时清理缝内垃圾,并将其做为一道验收工序;在技术交 底中要求操作者应尽量避免将砖头、混凝土砂浆残渣落入缝内. (3)在安装外侧扣板前,沿变形缝做一道防水以阻隔湿气向 外渗出,防止墙面污染、涂料脱落等现象.在安装室内水平变形缝盖板前,沿着水平缝做一层防水, 防止层应铺至两侧墙或地坪不少于150mm。并将盖板两侧缝隙 进行密封处理. (5)传统变形缝扣板一般为镀锌铁皮,铁皮与墙体之间的抹 灰不易平整、较粗糙,影响美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铝塑板或 铝合金做为变形缝扣板,采用的扣板材料有两种形式:一种带有 V或W形转折角,可将扣板与阳角槽直接固定在两侧墙体上;另 一种采用一字形平板,安装时将阳角槽固定在墙体上,铝塑板、铝 合金板面一侧固定,另一侧不固定,以满足伸缩的要求,这种方法 安装简单且能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效果较好. 在施工中,通过加强工序检查,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隐患,并对 变形缝处的细部及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和改进,减少了以上问题的出 现,并增加建筑物的外观美感和完善了使用功能,取得了好的效果.
防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及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沉降缝: 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缝宽一般为70-100毫米。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借以避免各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
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三缝合一:缝宽按照防震缝宽度处理;基础按沉降缝断开。
1、伸缩缝
伸缩缝要求把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部分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需断开。
①伸缩缝的设置:
伸缩缝的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
②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分开,并在两部分中间留出适当的缝隙,缝宽一般在20~40毫米。
伸缩缝的结构处理
砖混结构的墙和楼板及屋顶结构布置可采用单墙也可采用双墙承重方案,设置在平面图形有变化处,以利隐藏处理。
框架结构一般采用悬臂梁方案,也可采用双梁双柱方式,但施工较复杂。
墙体伸缩缝构造
砖墙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或错口缝,一砖半厚外墙应做成错口缝或企口缝。外墙外侧常用浸沥青的麻丝或木丝板及泡沫塑料条、油膏弹性防水材料塞缝,缝隙较宽时,可用镀锌铁皮、铝皮作盖缝处理。内墙可用金属皮或木条作为盖缝。
楼地板层伸缩缝构造
伸缩缝位置大小应与墙体、屋顶变形缝一致。缝内以可压缩变形的油膏、沥青麻丝、金属或塑料调节片等材料做封缝处理,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等以防灰尘下落。顶棚处的盖缝条只能固定于一端,以保证缝两端构件自由伸缩。
屋顶伸缩缝构造
不上人屋面一般在伸缩缝处加砌矮墙,屋面防水和泛水基本上同常规做法,不同之处在于盖缝处铁皮混凝土板或瓦片等均应能允许自由伸缩变形而不造成渗漏,上人屋面则用嵌缝油膏嵌缝并注意防水处理。 [1]
2、沉降缝
①沉降缝的设置:
沉降缝是为了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下列情况须设置沉降缝:
Ⅰ.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两部分之间。
Ⅱ.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两层以上或部分高度差超过10米时。
Ⅲ.当同一建筑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悬殊时。
Ⅳ.原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②沉降缝构造:
沉降缝与伸缩缝的区别在于沉降缝非但将墙、楼层及屋顶部分脱开,而且其基础部分亦必须分离。
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情况和建筑物的高度不同而定。
沉降缝一般兼起伸缩缝的作用,其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条及调节片构造必须注意能保证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自由变形。 [1]
3、防震缝
对建筑防震来说,一般只考虑水平方向地震波的影响。
在地震区建造房屋,应力求体形简单,重量、刚度对称并均匀分布,建筑物的形心和重心尽可能接近,避免在平面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同时在地震区不设变形缝,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加强整体刚度。
多层砌体房屋,在设计烈度为8度和9度的地震区,当建筑物立面高差大于6米,或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错层高差较大;或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应设防震缝。
※防震缝宽度在多层砖房中按设计烈度的不同,取50~70毫米;在多层构件混凝土框架建筑中,建筑物高度在15米及15米以下时为100毫米;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5米时:
设计烈度6度,建筑物每增高5米,缝宽的70毫米基础上增加25毫米;
设计烈度7度,建筑物每增高4米,缝宽的70毫米基础上增加25毫米;
设计烈度8度,建筑物每增高3米,缝宽的70毫米基础上增加2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