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一)分析区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评估指标体系;
(二)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系统;
(三)对区域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
(四)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
二、评估流程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按照以下六个步骤来进行。
(一)信息采集
在明确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内容基础上,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收集与区域安全相关的信息,可包括:评估区域内人口、经济、交通等概况、区域内单位情况、周边环境情况、市政设施相关资料、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规章制度等。
(二)风险识别
火灾风险源是指能够对目标对象的评估结果产生影响的所有来源。通过资料分析和现场勘察,查找评估对象的火灾风险来源,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然后,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分析与区域火灾风险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火灾风险源一般分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1.客观因素
1)气象因素引起火灾
火灾的起数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影响火灾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大风、降水、高温以及雷击。
2)电气引起火灾
3)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
2.人为因素
1)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2)不安全吸烟引起火灾
3)人为纵火
(三)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在火灾风险源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选择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然后对各影响因素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形成不同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一般分为二层或三层,每个层次的单元根据需要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因素,再从火灾发生可能性和火灾危害等方面来分析各因素的火灾危险度,各个组成因素的危险度是进行系统危险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的火灾风险等级。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可选择以下几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结构。
1.指标
一般包括火灾危险源、区域基础信息、力水平和社会面防控能力等。
2.二级指标
包括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灭火救援能力、管理、宣传教育、灾害抵御能力等。
3.指标
(四)风险分析与计算
根据不同层次评估指标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按照不同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概率,根据各风险因素对评估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计算,确定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
1.风险因素量化及处理
2.模糊集值统计
3.指标权重确定
目前国内外常用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法(即Delphi法)、集值统计迭代法、层次分析法等、模糊集值统计法。
4.风险等级判断
5.风险分级
根据区域火灾防控实际,在设定量化范围的基础上结合公安2007年下发的《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中的火灾事故等级分级标准,将火灾风险分为四级。如下表所示:
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特征描述
Ⅰ级
低风险
几乎不可能发生火灾,火灾风险性低,火灾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控制重在维护和管理。
Ⅱ级
中风险
可能发生一般火灾,火灾风险性中等,火灾风险处于可控制的水平,在适当采取措施后可达到接受水平,风险控制重在局部整改和加强管理。
Ⅲ级
高风险
可能发生较大火灾,火灾风险性较高,火灾风险处于较难控制的水平,应采取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管理水平。
Ⅳ级
高风险
可能发生重大或特大火灾,火灾风险性高,火灾风险处于很难控制的水平,应当采取全的措施对的设计、主动防火设施进行完善,加强对危险源的管控、增强管理和救援力量。
火灾风险分级和火灾等级的对应关系为:
1)高风险/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2)高风险/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中风险/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