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用过去的思维管理财富?
后疫情时代,病毒的不可控性,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化给中国带来的红利,也许将成为过去。在疫情反复、经济衰退的大趋势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中美之间的外交、政治、经济、军事的博弈甚至对抗,可能带来范围的更广泛、更严重的不确定性。
在中国,不管是普通、还是富裕的家庭,其资产配置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60%以上配置在房地产,也就是说,住房资产占到家庭总资产的六成以上,由此造成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从2019年进入到2020年,国家关于“房住不炒”的政策不断打压房地产,造成房价涨幅趋缓,加杠杆趋难,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产甚至是“有价无市”,已经无法做到保值变现了。
在疫情叠加影响之下,很多家庭的财产性收入、职务性收入都显著下降。再加上资产配置在住房资产、缺乏流动性的问题,进一步导致很多家庭的现金流面临枯竭,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更引发不安全感,消费日趋低迷,有些专家甚至担忧,中国也可能进入到日本管理学大师大田研一所说的“低欲望社会”。
另一方面,中国民营企业赚钱越来越难,还款能力越来越弱,金融资产风险凸显。经济大环境从增量时代转入存量时代,具体表现为:低增长、低利率、高波动、高负债,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金融投资的风险性将逐渐增高。
后疫情时代,如果我们的个人与家庭依旧惯用以往的财富管理思维、依旧采取传统的投资策略、资产配置策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未来已来,我们必须以变应变——先求保值,再考虑增值;宁可错过,也不可犯错。
真正的财富,不只是数字的体现,更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当下到未来,不是拼谁跑得快,而是拼谁走得稳。后疫情时代,我们就是要提高两个免疫力:一是身体免疫力;二是财富免疫力,这也是我们人生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转变原有的投资习惯和思维模式,我们要摸清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从更高的维度,看到更远的未来,做好家庭资产长期规划,从根本上提高资产配置的抗风险能力,规避各类风险与突发事件侵扰。从而实现个人、企业、家庭与家族的财富保全与传承。
后疫情时代,如何参悟财富管理的新思维?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角度去思考:一是在投资理财中,如何实现保值与增值的再平衡?二是在风险管理中,如何实现企业、婚姻与家庭的风险隔离;三是在代际传承中,如何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双重保全与传承。
作者:罗丽雯(罗妈),广州市女企业家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富万代家族办公室创始人、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