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礼仪与弈德
中国围棋,其思考的宏阔与缜密,可谓经天纬地,极尽宇宙智能之玄妙,令人叹为观止。几乎所有的棋类,如 象棋和象棋等,都不过是智力游戏或竞技项目而已,惟有围棋不然,它所蕴涵的时空意识和哲学观念以及对真理求索的执著,都撼人心魄。
从奇妙的想象力和投入的角度看,它是诗人的作品;从节奏的把握与平衡感的不读书,无以言。不弈棋,无以思。 追求上看,它是音乐家的旋律;从逻辑推理和周密计算的功能看,它是数学家的论文;从世事洞明与人生感悟的升华中看,它是哲人的智慧。围棋不只是围棋,它还是我们人类——思想动物的本质体现,善于冥想,喜欢推究,不执迷于事物的表面,而渴望与苍茫的星空对话。围棋,棋味无穷,有不可思议之神秘和不可抗拒之魅力。
围棋是一项高雅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因此,围棋的精神、品格对于棋手来说尤为重要,在棋艺进步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品格与修养。
一、礼仪
1.猜先的礼仪 对局前猜先时,下手方应请上手方抓白子,自己则取出1枚(或2枚)黑子,表示白子若是单数则已方执黑:若是双数已方执白(取2枚则相反)。比赛前的猜先,则应由卫冕者、段位高者、年长者来抓子。
2.黑棋的应下在右上角 此礼仪来源于日本,黑棋的一手棋如果是占角的话,则应下在右上角,把距离对方右手 近的左上角留给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3.对局前下手方应主动整理棋具 在日本的大比赛、甚至是挑战赛对局前,晚辈、下手方、挑战者都主动用白布擦拭棋盘,以示敬意和学习的态度。
二、弈德
1.参加比赛不应迟到,迟到是对对方很不礼貌的行为。
2.对局前,双方应握手,或点头示意,以表尊重。
3.下棋时,坐姿应保持端正、不要歪坐。
4.思考后手再拿子、不应抓子、翻打或玩弄棋子。
5.下棋时应轻拿轻放,不应用力拍子。
6.尽量不要推子。
7.落子无悔。
8.对局时不应在席间与他人说话,更不应边评边弈。
9.对局时不应吃东西,尤其是带响声的食品。
10.对局时不应有用力敲打折扇、自言自语等干扰对方思考的行为。
11.对局时应节制吸烟。 在目前中、日、韩的职业比赛上,已分别制定了一些禁烟的措施。如赛场内不许吸烟,或如果对手不吸烟,则应该征求对手的意见等。
12.对方思考时,不应随意离席、走动、或是观看他局。
13.对局时,对手因故离席,回来时自己有告诉对方棋下在哪里的义务。
14.“胜固欣然、败亦喜”。局后,双方应复盘研究,切磋棋艺,谦逊待人,增进友谊。胜方切不可沾沾自喜,败方更不应拂袖而去。
15.局后,双方应收好棋子、整理好棋具方可离席。
杜甫与围棋
杜甫诗中 早提到围棋是乾元元年(758)作的《因许八奉寄江宁文上人》:
不见文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睡眠。
此诗作于诗人49岁时,但诗中提到的却是30年前的事。文上人有“善弈”之称,青年杜甫能与他对局,棋艺自然不低。
杜甫在长安时,曾同当时 宰相房琯下过棋。广德二年(764)写下了《别房太尉》一诗:“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表明了自己对房琯的钦佩和怀念之情。
杜甫在秦州时,知好友贾至被贬为岳州司马,严武被贬为巴州刺史,便写了《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劝他们放宽心:“且将棋度日,应以酒为年”,委婉表达出“何以忘忧,唯有棋酒”的安慰之意。
杜甫之妻杨氏,也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也喜好围棋。杜甫流寓蜀中,在朋友帮助下构筑草堂。曾有《江村》一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离乱之中刚刚安定,夫妇便围棋取乐,足见他们对围棋的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