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昌人(今保山隆阳)李德章,曾在京城做朝廷一珠宝仓库的司器。后因失火而被削职为民。回到永昌老家的李德章发现当地烧制的围棋子比较粗糙,想起当年京城珠宝仓库意外失火后,他无意中发现熔化的珠玉在浇水凝固后竟有晶莹透亮的色彩,遂决心利用当地的玛瑙、玉石炼制围棋子。历经几十年呕心沥血的反复试验,在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终于成功炼制出了围棋珍品永子。
我们在保山有幸见到了李德章的后人,永子的第十二代传承人李国伟先生。在保山城郊的金鸡乡,坐落着一座古香古色的庭院,这里是保山另一处与围棋相关的建筑“永子文化园”。李国伟先生,温文儒雅,有关永子的制作工艺和历史典故在他平实的言语中铺陈开来,听者为之动容。
制作永子的材料都取材于保山,例如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和琥珀等珍贵原料,将他们研磨成粉,按照一定的配比在熔炉中煅烧,再用一块细长的平板铁片做底,把融化的原料像水滴一样滴在平板上,就成了一个个初具形态的永子。
刚“滴”好的永子还呈现出火红色,很快就冷却变成黑色,即使这样也还有几百度的高温,需要持续冷却之后才能抛光。
永子生产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挑选永子,因为 制作的永子,在大小、厚薄……还是有细微的差异,为了保证每一颗永子都是好的上品,还需要对生产出来的永子进行手工挑选,在这个环节被“废弃”的永子高达40%,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贯穿于永子制作的始终。
于是我们才有了细糯如玉、触子心舒、冬暖夏凉,隽永神韵,乃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珍品。
围棋的文化可以说是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天、地、人,阴阳、五行都融汇在棋理之中。
说起围棋和马拉松共通的地方,李国伟先生说,围棋和马拉松一样,都是需要长久的毅力去坚持的,“胜不骄、败不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才能走得长远。
在浓厚的中国文化和秀美的风光中,我们顺利完成了秘境百马的第四十站,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精彩在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