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电商创业者张口闭口都在谈论小程序的流量红利,社交电商里,社交是核心基因,交互才是根本点,而商品和人的信息流重构是创业者弯道机会。如果传统电商买完东西意味着交易结束,而社交电商买完东西,裂变才刚刚开始。”这些解读不无道理,但小程序的假想敌并非是电商平台,从2017年初的上线至今,一直在朝两个方向迭代。
其一,小程序本质上还是工具。
张小龙曾对微信小程序有过描述,小程序诞生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解决流量焦虑,而是一种隐藏入口、利用碎片化场景、“用完即走”的轻巧体验,打通线上线下资源的一个枢纽。也就是说,小程序的本质还是工具,恰巧遇到了微信的社交红利,社交关系圈抹平了消费理念上的差异,社交电商的裂变也就由之发生。工具属性的微信小程序,自然不会站在电商的对立面,在社交电商的场景外,会员留存。连接线下等都是小程序的优势。诸如优衣库、Zara等头部品牌拥抱微信小程序,看到的是小程序的工具属性,有着完全的自主权。
其二,线上和线下的中间态。
在电商格局几近板结的背景下,直接以电商平台的身份对标巨头们,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工具和中间态却在双11的角逐中对电商巨头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对线下零售的助力。连锁百货企业天虹在微信小程序上打造了集购物、到家服务、快速买单、停车缴费等于一身的综合服务平台,在今年双11期间给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双十一当天销售环比提高47倍、客单量提高38倍、客单价提高1.2倍;小程序客单量占比接近30%,比日常客单量增长135%,日均销售额增长162%;智慧停车小程序的停车订单环比增长近110%。除了对电商的助力,微信小程序已然成为零售商连接用户的 工具,也佐证了线上线下中间态的角色。再比如变相切割了电商流量。电商已经是存量市场,微信小程序在电商业务上的增长,其实也在变相从电商平台手中抢市场,特别是品牌商已经有所衡量的时候,似乎预示着零售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比如截止2018年11月11日,京东购物小程序累计用户数已达2.38亿,双11期间,新访问用户数环比是10月同期的158%;唯品会小程序开售24小时销售订单量超过55万,双11当天新客提升了4.4倍;双11当天,杰克琼斯的优惠券制造了800万GMV,Hotwind热风下单转化率15%,步步高小程序的用户下单转化率也达到6%……不管怎样,对于淘宝为代表的电商体系而言,可怕的不是竞争对手的正面较量,而是意料之外的奇袭,前者还有反击的抓手,后者似乎只能变相给品牌商施压。可生意场上本就是一个利益取舍的过程,尝到了微信的私域流量红利,商家们还愿意用真金白银去争夺一次性的公域流量吗?2018年的双11,可能是小程序成为品牌标配的开始。
微行天下目前成品应用超过四十个模块,每月坚持开发新功能与新的行业应用,现诚邀各网络公司,广告公司,传媒公司,培训公司,直销团队加盟代理微行天下产品,我们将为您提供稳定的产品,快速响应的渠道支援服务。详询:400-1188-209,或QQ:312993661。微行天下欢迎各位前来交流探讨,更多资讯登陆企业网站http://www.xcxdev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