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多家机器换人工厂 因地制宜才能挖掘人的“关键”作用
时间:2016-01-02 21:29:16 来源:机器人网 阅读量:638
缘起,是记者在一次采访中得来的消息:昆山的富士康工厂,一年多来人员总数从8万减到4万,而产值却增加了一倍。主因,是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机器代替了人。
在听到这则消息之前,记者近年频繁听到的是:珠三角、长三角的加工厂包括万人大厂,或一夜倒闭,或把工厂迁移到中西部,甚至劳动力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国家;还有,因为外贸订单的减少,大量工人春节加班的现象可能不再出现,如今,大量工厂已提前放假……
“机器换人”,是传统“中国制造”的转型必经之路吗?如富士康这样有代表性的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厂,能否通过“机器换人”成功转型并留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为此,记者应聘进了昆山富士康工厂当了几天一线作业工,并陆续探访了苏州多家工厂。以下,是记者所见所想。
上图是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无人工厂”的打磨机器手。该车间完成“机器换人”改造后,作业人员从650人精简至目前的30人,打磨效率提升2.5倍。
浙江绍兴一家袜业企业“机器换人”后的车间已截然不同,往昔需要20多人的一个织袜车间(上图),经过“机器换人”后如今只需要1名工人(下图)。
机器人没有的东西——“感觉”
昆山城北,那规模和人口堪比小城镇的富士康园区,车间一时难穷尽。
记者被分配到了一间研磨车间。所谓“研磨”,是将冲床冲压出来的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外壳,进行去毛边、精磨、抛光等作业。
上一条 ·机器人助力LED行业自动化升级 2016-01-02 19:55:17
下一条 ·虚拟机器人“掘金”之路在何方 2016-01-03 04:37:17
同类资讯推荐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意见建议| 联系我们| 书生技术开发
手机书生商务网:http://m.dingdanmao.com
书生官方微博:新浪、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