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科院发现中黑盲蝽分子防控理论依据
时间:2015-06-18 04:30:30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 阅读量:112
我国于1997年开始在华北地区推广转Bt基因棉花新品种,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害。但转基因抗虫棉不能杀死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这种转基因棉花不能杀死的害虫称为非靶标害虫。在棉铃虫种群数量下降的同时,一种非靶标害虫——盲蝽蟓逐渐上升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如何不再增加农药用量却能有效地控制盲蝽蟓的为害是转基因棉花可持续利用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
封洪强团队研究发现,通过基因调控来控制害虫是一种新的害虫防控途径,并通过转录组分析比较了该害虫不同发育时期各种基因的表达差异。该团队对中黑盲蝽的88614个基因进行了分析注释,发现在变态的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非常大,而这些差异与性别分化、代谢和发育有关。该研究还提供了中黑盲蝽丰富的转录基因表达信息,为更好地理解发育通路、信息素合成、性别分化和翅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上一条 ·2015-2019年全球光纤传感器市场将增长平稳 2015-06-17 11:39:33
下一条 ·第三方无损检测技术还是”差别化“居高 2015-06-18 04:32:32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意见建议| 联系我们| 书生技术开发
手机书生商务网:http://m.dingdanmao.com
书生官方微博:新浪、腾讯